三叩首什么意思
三叩首什么意思,在人们去寺庙拜佛的时候,通常都是要进行一拜三叩首,随着时代的发展,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不太了解一拜三叩首的,下面一起来看看三叩首什么意思。
三叩首什么意思1
叩头三次的意思。
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,下跪表示内心诚服。三跪九叩是大礼,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,是拜神最大礼节。
旧时交际礼仪。祭祀天地祖宗,晋谒君长父老,一种较重的跪拜礼。伏身跪下,两手扶地,以头近地或着地。
丧事叩头时,真正大礼是四跪十二拜,先出右脚且叩头时手心向上。
行大礼:
一种隆重的礼仪。古代宫廷迎送宾客时,以祭祀天、地、鬼神等礼为大礼。中国民间交际往来,亦行此礼,表示尊敬,全国各地普遍流行。此俗今已不存。
大礼哲学:真正的大礼是不生气、不上火。大礼是处事冷静,不生气、不上火、不着急,保持平和的态度。 大礼不是上下级之间的行为准则,而是平常人的处事养生方法。
道教中的一拜三叩首是如何进行的呢
就如同佛教当中的跪拜一样,道教当中也讲究三叩首的礼节然而,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跪拜三下,而是有着一套很深的学问。
整洁、庄重,收脚于拜凳前一步,凝神静气之后上前一步,稽揖,双手抱拳抬起齐眉后,下沉至胸,行鞠躬礼;然后,两腿同时下弯,左收于前胸;抽出右手掌心向下,轻压在拜凳前部分中间位置,再抽出左手,轻压在右手的上面,头即同时下叩,此为一叩首;抬直头再叩为二叩首,连续一次为三叩首;三次叩首之后,收左手至胸前;
然后起身,收回右手,与左手相合成稽首作揖状,抬至齐眉后,行鞠躬礼,退一步回原地并脚站立,再行鞠躬礼,即可抽身。这就是道教当中的“一拜三叩首”之礼。
三叩首什么意思2
佛前上三炷香,三叩首的意义是什么?
在佛前上三柱香、磕三个头,是一种对觉悟者的恭敬行为、发愿行为,也代表着一种因果逻辑。
三柱香,分别叫戒香、定香、慧香。
第一柱香,在佛的面前表决心,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;
第二柱香,希望自己能够入定;
第三柱香,祈求自己能够得到智慧。
戒、定、慧三者,是“破迷开悟”的方法,也是一种因果关系。只有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,心才能定得下来;心定下来之后,才会出现“定能生慧”的结果。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着升官发财、敛物敛色、打人整人、偷鸡摸狗、贪污受贿,“上下交争利”,他的心怎能安定下来呢?心动神疲,无暇静思,又怎能得到大完满智慧呢?
磕三个头,一叩首,表示对佛(觉悟者)礼敬;二叩首,发愿向觉悟者学习,愿归于佛门;三叩首,是在庄严者的面前反省、忏悔自己的错误、罪过。
依上定义,当我们怀着向觉悟者致敬、向觉悟者学习、改过自新、从善积德的心态在佛前烧香磕头,又何罪之有?又怎能与迷信同语。看破和放下不等于悲观厌世、懒惰,恰恰相反,看透以后,就会更加重视今生的努力,抓紧时间“担当生前事”而“何计身后评”,做应当做的事,做了便放下,而不会斤斤计较。
敬佛三支香的含义
每天到佛教寺院里边敬佛、祈福的人都很多,大部分都是诚实的善男信女。特别到了农历初一、十五,来的人就更多,雍和宫也是如此。早晨一开门就看见大批信众举着、抱着大捆、大把的香、鲜花以及其他供品争先恐后地往寺里奔跑,他们都是为了抢烧头柱香和高香。他们拿的“高香”还真高,有的一米左右,有的都快两米。其实这是大家的误解,觉得敬佛烧香越多、越高越好,这样也会显出心诚,才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。
真正懂得佛法的人,应该知道礼佛烧香是一种供养,是人与佛菩萨的一种沟通方式,是集聚福德资粮、净除宿业魔障的一种方法。佛教讲一切由心造,外在的形式是为了表达内心的状态,对内心表达就有了燃香供佛之举。所以我们提倡敬佛菩萨,燃香要短小、精制、环保、文明的'三支香为宜。敬佛贵在我们的一片赤诚心,不在乎烧多少香、多高的香。三支香代表修持者的身、口、意敬献给佛、法、僧三宝,更加坚定信心修学戒、定、慧三学,铲除贪、嗔、痴三毒,转换成喜舍、慈悲、智慧三功德。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中说:“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若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应生嗔恨。”再有,礼佛还有很多种方式,可以敬献鲜花、供果、吉祥灯,鲜花代表我们来生更加美丽。
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,于是升座告众曰:“来!诸善知识!此事须从自性中起,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、自修其行、见自己法身、见自心佛,自度自戒,始得不假到此。既从远来,一会于此,皆共有缘,今可各各胡跪,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,次授无相忏悔。”众胡跪,师曰:“一戒香,即自心中无非无恶、无嫉妒、无贪嗔、无劫害,名戒香。二定香,即睹诸善恶境相,自心不乱,名定香。三慧香,自心无碍,常以智慧观照自性,不造诸恶,虽修众善,心不执著,敬上念下,矜恤孤贫,名慧香。四解脱香,即自心无所攀缘,不思善不思恶,自在无碍,名解脱香。五解脱知见香,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,不可沉空守寂,即须广学多闻,识自本心,达诸佛理,和光接物,无我无人,直至菩提,真性不易,名解脱知见香。善知识!此香各自内薰,莫向外觅。”
三叩首什么意思3
“七分茶、八分酒、三叩首”,是什么讲究?
七分茶、八分酒
“七分茶、八分酒”有个典故。
话说苏东波被贬到湖北黄州,临走时,王安石有个交待,让他回京城时,带一些长江中峡的水回来。
三年后,苏东坡回京城考核,路上特意到三峡取水,可是只顾贪看两岸景色,直到船过了中峡,才想起取水的事。
于是他急忙让船夫回头,可船夫说,三峡水流如此湍急,回头谈何容易,三峡的水一流而下,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?
苏东波一想,也是啊,就取了下峡水去了京城。
他把水送去给王安石时,王安石很是高兴,留下他一起试新茶,取出皇上新赐的蒙顶茶,用东坡送来的水泡茶。
茶泡好,王安石亲手给自己和苏东波各倒了一杯,却只有七分,苏东坡心中想,此老如此吝惜,一杯茶也不肯倒满。
王安石端起茶,喝了一口,品评一番,皱起眉头说道:你这水是下峡水,可不是中峡水吧。
苏东坡吓了一跳,以为王安石监视自己,就老老实实说了情况。
只听王安石款款说道:三峡水性甘纯活泼,泡茶皆佳,唯上峡失之轻浮,下峡失之凝浊,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,泡茶最佳。
苏东坡这才如醍醐灌顶,幡然醒悟。
王安石又说道;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,心中一定编排老夫的不是。
苏东坡被说中心事,忙说不敢。
王安石又说道:这长江水来之不易,你自己知晓,不消老夫饶舌。
这蒙顶茶进贡,一年正贡365叶茶叶,也就20斤,皇上钦赐,也只有论钱而已。
斟茶七分,表示茶叶的珍贵,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。
斟满杯让你驴饮,你能珍惜吗?好酒稍为宽裕,也就八分吧。苏东波听了,一句也不敢回应。
从此便流传下来“七分茶、八分酒”的故事
“七分茶、八分酒”是民间的一句俗语,谓斟茶斟酒不可斟满,斟茶以七分为宜,斟酒以八分为宜。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。
用茶壶斟茶时,应该以右手握壶把,左手扶壶盖。在客人面前斟茶时,应该遵循先长后幼,先客后主的服务顺序。
斟完一轮茶后,茶壶应该放在餐台上,壶嘴不可对着客人。
茶水斟倒以七分满为宜。俗话说:“茶满欺客”,如果茶水斟满一是会使客人感到心中不悦,二是杯满水烫不易端杯饮用。
三叩首
关于三叩首,还有一个典故。
相传乾隆在位的时候,很喜欢到江南一带微服私访。
有次他来到苏州巡游,当地官员听闻讯息,连忙四处寻找,结果发现乾隆独自一人在茶楼喝茶。
这些地方官就傻了,他们上去也不是,不跪也不是。
他们担心这一跪让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,万一附近有威胁皇帝安全的人,就糟糕了。
但也不能不向皇帝标识敬意,所以他们躬身致意。
乾隆帝看到地方官们窘迫的样子,不仅哈哈一笑。他也很有意思,就巧妙地用中指和食指曲一曲,在桌子上敲了三下。
意思是说,看到你们行礼,我也就回礼了。
这就是扣茶礼的一个由来。
茶有三叩首,指的是茶间三种叩指:
一、子弟向老一辈。五指并拢成拳,拳心向下,五个手指一路敲击桌面,相当于甘拜下风膜拜礼,一样平常敲三下便可。
二、同辈之间。食指中指并拢,敲击桌面,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。敲三下注解尊敬。
三、老一辈向子弟。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,相当于点下头便可。如特欣赏子弟,可敲三下。
请记清楚啦,敬茶的时候,可不要叩错了哦。
从古至今,讲究“敬”的中国人,把“敬”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,尊敬天地、尊敬身边的人和事,不仅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,还体现出中华民族谦逊的美德。